组织与门徒训练(3)

前一篇我们谈到组织,并说到组织一向以来都是人类使用的工具,以便能集合团队的力量来完成一项个人不能完成的任务。如果不靠组织,而只是依靠个人的力量,那所发挥出来的成效就非常的小,也没有效率。

经济学上有两种理论。第一种是新古典经济学提倡自由市场经济以及个人能理性的选择。他们认为市场的“无形之手”,也就是市场会依照个人的需求与供应自动调节生产,使到资源能最大化的使用。然而市场因为交易的成本以及市场调节失灵,资源常常不能得到最优化的配置。

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不能只是依靠市场的调控,因为市场里的失灵、垄断、资讯不对称等等,都会使到资源使用不能最大化。他们提倡除了市场以外,人们也必须透过企业科层的管理,也就是“有形之手”来调控,以达到资源使用的最大化,也就是资源最优化的配置。

然而不论是“无形之手”或是“有形之手”,只要人性的贪婪、自私、谋权、欲望依然存在,就会有许多自私自利,牺牲大众利益来满足个人利益的事。人性本恶依然是社会资源使用最大化的挑战。

在教会也是一样。自私自利是教会成长最大的挑战。不论是金钱的需要或是人力物力的需要,教会资源往往是20%的人付出,但却要供应80%的人的需求。教会普遍都会有以下的情况:

  1. 教会名册有20-30%的会友是不参加教会崇拜,也不见踪影,只有在他们去世的时候,才突然出现。他们的属灵生命不详。
  • 教会也有20-30%的会友只是不定时的参加教会崇拜,不参与任何教会服侍,偶尔会作出一些金钱奉献。他们的属灵生命坎忧。
  • 教会另外20-30%的会友会固定参与崇拜,也参与少许服侍,有特别活动时也会参与。他们的属灵生命马马虎虎。

以上这些人基本的共同点就是以自我为中心。说白了就是自私,凡事只看自己的利益。

在这样的情况底下,我们应该怎样做?

我想,教会唯有透过教导,让会友明白圣经的教导,并激励他们更加委身于上帝,要不然教会无法在资源使用上最优化。如果没有优化资源使用,教会有那么多的工作怎么去完成呢?教会需要安排崇拜,安排各阶段的教导,要关怀会友,要推动宣教,要推动社会工作,要植堂,要培育领袖,要推动各年龄层事工等等。这些事工若没有把教会资源整合以及优化,那怎么能应对需要呢?

试想一想,教会有80%的人力无法动用, 这是什么情况?他们不单无法贡献,还要占用教会有限的资源。在这样的情况底下,教会怎样发展?(当然老弱的会友不在我的讨论里,他们已经作出了他们的贡献,现在应该是他们享清福的时候。)

因此在门徒训练里,我们首要的目标就是增加会友委身的程度。当会友委身上帝越多,那他们的自私度就会越少,为自己谋求利益就会越少。唯有这样的情况,他们才能贡献力量,教会的资源才能增加,完成许多需要完成的事工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