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信徒神学与门徒训练(2)

在圣公会的教会里,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许多信徒缺乏系统化、延续性和全面性的教导和训练,因此不明白自己的使命。一部分的信徒会将基督救赎恩典与成圣分割,同时也会将教会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二分化,认为教会是教会,社会又是另一回事。信徒们超过95%以上的时间都是在社会上生活,他们也是社会上的光以及社会上的盐,如果他们不明白圣经的教导以及自己在社会上的使命,那他们就不能完成神所托付的使命,成为神的见证。

信徒的使命就是透过活出基督的样式,传扬救恩的信息,使人能相信这创造万物的真神。因此信徒在教会的生活必须成为他们在社会生活的预备,使他们装备好面对社会生活的挑战。信徒的使命主要是在社会里成为神的见证,而教会必须成为后方源源不断的补给与帮助,使他们的装备充足。

教会需要协助信徒了解自己已经藉着洗礼成为教会的一分子,也领受了一个使命:就是进入世界成为神的见证。既然是神的见证,就必须有圣洁的生活。圣经清楚告诉我们,就是因为基督的救赎恩典是超乎想象的大,所以领受恩典的人就必须过圣洁的生活。保罗在弗4:1说到 “既然蒙召,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” 。

恩典固然是基督信仰的根基,我们所领受的完全是因着神的恩典,但是成圣却是在恩典后不能妥协的进程。许多时候,在成圣的过程因为要付出代价,平信徒不喜欢,教会也避免教导,免得会友流失了。教牧在这方面也面对压力,教会人数少了,就表示自己能力有问题,因此有可能尽量“配合”会友的要求。牧师许多时候似乎变成了销售员,只求业绩好,“顾客”永远是对的。

The Malaysian Insider 的一篇文章发人省思。作者Dina Zaman 在他的文章“是什么驱使这个国家的信仰兴旺?(What is Driving (Increase of) faith in this Country)”有一段访问问到基督徒在我国增多的原因。他访问了一个叫Desmond Ong的人。Desmond 认为基督教人数的增加与信仰没有关系。人数增多是因为教会注重人际联系、提供美好的承诺、良好社会扶持组织、感觉良好就好像在商业广场购物一样。这就是基督教给人的印象。虽然Desmond 不能代表多数,但也具有某种代表性。

基督教正逐渐沦落到一个“耶稣基督是谁已经不重要”的地步。在教会里只要关系良好,大家快乐就好了,真理是什么不太重要。笔者本身的经历乃是两次因为在主日证道时说到基督徒不可以离婚,就面对会友的不满。有些会友最后选择到其他的教会去。

教会真的是“注重人际联系、提供美好的承诺、良好社会扶持组织、感觉良好就好像在商业广场购物一样”,但却不必跟随耶稣的地方吗?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